“知道”和“做到”之间有多远
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,是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的过程。
这个过程里,有了“知”的能力和素养;
有了“行”的行为和习惯;
更重要的是,不断提升自己的“行”能力和行为方式。
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走向成功,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。
通常我们把知道做不到的原因归因于两个方面:一个是行动力不够,没毅力完成;一个是理解力不够,没弄明白。其实绝大多数人的“做不到”,有一个巨大的思维漏洞,在知道和做到之间,少了关键一环——方法不对。
所以流程应该是知道道理、方法正确、执行到位。方法对了,知道和执行的问题自然能解决。
为什么知道了却做不到?
因为我们有三大问题,分别是信息超载、消极过滤、缺少跟进。
防止信息超载,你需要“少而精”而不是“多而浅”的学习。
认知科学研究发现,越费力去处理的信息,记得越牢。例如,听完一次课,如果自己能将内容按自己的逻辑结构重新梳理做一份笔记,然后再过24小时重读笔记,并马上应用知识,同时将该知识传授给别人,那么,就会记得很牢、掌握得很好。
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件关键的事情上,一次一次地反复重复,以此来应对信息过载,要有勇气花时间重复在已经知道的事情上。
其实,这就是一个专注的过程,要想掌握一样东西,必须完全沉浸其中,慢慢咀嚼、消化,直到将其完全吸收,变成自己的一部分。而实现这个过程,我们就应该选择几个知识点进行多次的反复阅读,也就是“少而精”的学习。
避免消极过滤,你需要学会的是积极聆听。
当听到有人提出任何新的想法或者建议的时候,要立刻想,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想法或者建议可行?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可能不一样,尤其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经验越丰富,越有资历的时候,越容易因为看到别人观点存在问题,就全盘否定对方的观点。可是,事实上别人提出的每个方法、观点、建议,背后一定是有理由、一定有支持他这么提出方法的原因。只是我们因为固有的思维模式、先入为主的偏见、过去的成功经验等束缚、蒙蔽了我们,而无法站在别人的视角思考。
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,带着积极的期待,永远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。
所以,避免消极过滤,你就需要敞开心胸,将封闭、消极的心态变成开放而积极的心态。你可以慢慢转变这一过程:从拒绝到吸收。
克服缺少跟进的障碍,你需要制订计划。
管理学大师彼得·德鲁克说过:没有什么好事是偶然发生的。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也从来不相信和期待惊喜,他们崇尚确定性,认为成功是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去实践自己的计划而来的。
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,接触到新事物新知识后,没有指定一个跟进计划,结果很快就会恢复到旧习惯中去了。成功人士都懂得如何学习,并且会制订计划。
为什么学了那么多、知道那么多,仍然过不好一生?我们应该知道的少一点,重复地练习一点、挖深一点,后续有系统地跟进一点,这样就可以实现「知道,就一定要做到;做到,就一定要有结果。」
Copyright © 2017-2020 CaiZhi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| 京ICP备16024792号